中班活动教案

时间:2024-02-22 10:37:17
中班活动教案

中班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活动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秋天的草地上,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蹦跳的蚱蜢、忙碌的蚂蚁,“这是什么虫子,它会飞吗?”“咦,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小蚂蚁爬来爬去在干什么?”“小蚂蚁这么小怎么搬东西的?”孩子们也忙碌起来,开始了探索秋虫之旅。孩子们对秋天的昆虫充满了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秋虫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昆虫的名字,了解昆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完成的昆虫调查表每人一份。

2、幼儿对昆虫认识的已有经验。

3、昆虫ppt课件、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讨论调查表

提问: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一张昆虫调查表,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认识了哪些秋天的虫子呢?

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昆虫名字。

小结:我们小朋友本领这么大,认识了这么多的虫子宝宝,有蝴蝶、蜻蜓、蚂蚁、瓢虫等等。

二、观察比较、总结概念

提问:但是这些虫子宝宝长得都不一样,每个虫子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我们来说说,你认识的昆虫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什么特征和本领呢?

幼儿讨论讲述自己认识的昆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提问:那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这些虫子哪里长得一样?哪里长得不一样呢?

播放昆虫ppt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小结:这些虫子的身体都长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头上都有一对触角、身上长着三对足,这样的虫子叫做——昆虫。

三、观看课件、巩固概念

提问:我们小朋友找了这么多虫子宝宝,它们都是昆虫吗?老师也找了很多昆虫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有没有找对呢?

1、图片:蚂蚁:观察蚂蚁的外貌特征

小结:蚂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它是昆虫。我们来看看蚂蚁的本领。

视频一:蚂蚁搬食物

提问:这群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幼儿回答)

小结:蚂蚁们都喜欢住在一起,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地做事情,我们也来学学蚂蚁搬食物的动作吧。

引导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

2、图二:蝴蝶

师:蝴蝶是昆虫中的一类。蝴蝶翅膀阔大,颜色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蝴蝶喜欢做什么呢?

播放视频二。

小结:秋天里蝴蝶喜欢飞到花丛中,围绕在各种各样鲜艳绽放的花朵从中。但是蝴蝶的翅膀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我们再来看看蝴蝶美丽的翅膀吧。

欣赏美丽的蝴蝶图片。

小结:蝴蝶翅膀上丰富多彩的图案,令人赞叹不已。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用来隐藏和伪装自己的作用。

学学蝴蝶飞舞。

3、图三:蚱蜢。

提问:蚱蜢也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也是昆虫。那我们来猜猜看蚱蜢有什么本领呢?(幼儿回答)观看图片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跳得又高又远,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色的本领,那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吃虫子的动物发现。蚱蜢可真是聪明的昆虫,我们也来学学蚱蜢跳高的样子吧。

4、图四:瓢虫

观察图片上两只瓢虫的外壳。

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两个瓢虫有什么不一样么?(幼儿回答)

小结:一个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另一个瓢虫有10个黑点,所以我们根据它们身上的黑点数量分别称它们为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七星瓢虫是益虫,它能够保护田里的庄稼不被害虫吃掉。而十星瓢虫是害虫,它会破坏庄稼。

  中班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配音表演带来的快乐情绪。

2、探索与画面符合的声音,并大胆进行配音。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小马的旅行

2、马、猫、羊、青蛙、小朋友、汽车、厨师等图片若干

3、塑料袋、打击乐器、鼓、积木若干

三、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发现问题

1、请幼儿看无声动画片,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看完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2、请

幼儿说说听到的东西,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没有?怎么办?

(二)、尝试借助自己的身体配音

1、请幼儿再看动画,找出其中需要配音的元素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动画片,找一找,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配音的。

2、请幼儿为动画配音,并讨论如何配得更好

师:你可以怎么来配呢?

师:有没有其他小朋友用不一样的办法,来试一试?

师:你们说,谁的更像呀?

3、请幼儿想象其中的一个情节,并为其配音

师:这个小朋友在哭,谁来想想他为什么哭呢?后来怎么样了?

谁来帮他配音?

4、一起用身体为动画片配音。

(三)、尝试借助道具来配音

1、请幼儿讨论怎样配得更好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有的声音用身体来配像不像呀,怎么办?

2、请幼儿操作,探索不同材料的不同声音,并分辨可以为什么配音

师:我们这里有些材料,我们来试一试,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像什么?可以为动画片里的什么配音?

3、请幼儿来演示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请你试一试。它可以为动画片里的什么配音呀?

(四)、配音表演

1、老师讲故事,请幼儿借助道具和身体来配音。

2、完整欣赏一遍有声动画。

四、活动延伸

为其它动画片配音。

附:课件故事概要

小马的旅行

一匹小马离开妈妈去旅行,他经过了绿绿的草地和蓝蓝的大海,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森林。咦?什么声音?原来,小

猫、小羊和小青蛙正在举行森林演唱会,唱地可真棒,小马也开心地跳起了舞。接着,小马又来到了大街上,大街上可真热闹啊!有呜呜叫的汽车,有忙着炒菜的厨师,还有敲着小鼓的

中班活动:大家来配音小朋友,小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新鲜的事情,觉得真有意思。突然,远处传来了呜呜的哭声,小马 ……此处隐藏13382个字……儿讲讲你喜欢的别人的扇子。老师注意引导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进行讲述。

  中班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师: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师: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师: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师: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师:“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师: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师: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师: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师: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4、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

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 表示唱得快,

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

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中班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讲述、绘画,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学习在气球上绘画,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特征。

3、体验放飞气球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热情。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氢气球每人一个,水彩笔,小镜子每人一面,大穿衣镜一面。

2、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到公园放飞鸽子,感受飞翔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围绕放飞鸽子的活动,展开谈话,引发幼儿飞上天空的愿望。

1、那天我们把鸽子放飞到天空中,小朋友们猜一猜,鸽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高兴、很快乐)

2、鸽子为什么很快乐?(天空很大,很美)

3、小朋友们想不想象鸽子一样飞上天空?怎样才能飞上天空?

(二)、出示氢气球,将气球放飞。

氢气球也能飞上天空,小朋友们,我们想个办法请氢气球带我们飞上天空好吗?(将自己画在氢气球上,放飞到天空中)

(三)、学习在气球上描绘自己的形象。

1、发给幼儿镜子,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2、教师讲解示范在气球上作画的技巧:绘画前先构思好,画时的力度要轻,防止气球爆破,线条要流畅。

3、请幼儿先尝试在气球不显眼的地方画较短的线条或形状,以适应绘画时所需的力度。

4、幼儿开始作画。

教师此时巡环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应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幼儿掌握好构图的合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将自己的意愿用画表达出来。

(四)、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评后,带幼儿到室外放飞气球。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放飞的乐趣。

延伸活动:

可在现有的经验上,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愿望画在气球上放飞。

《中班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